收藏本站
我的資料
   
查看手機網(wǎng)站
其他賬號登錄: 注冊 登錄
      學校文化設計圖書專題

回擊詆毀教師行為 維護良好教育秩序

 二維碼
發(fā)表時間:2023-09-09 09:13
近日,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表示,在繼續(xù)曝光教師師德違規(guī)典型案例、壓實地方和學校主體責任的同時,也會及時澄清對教師的不實舉報;對惡意歪曲事實、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堅決回擊,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。
近年來,師德師風建設話題頗受關注。輿情事件中,既有個別教師出現(xiàn)師德問題,也有針對部分教師的不實舉報、詆毀誹謗。雖然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只是偶發(fā)事件,但對涉事教師及其所在學校的傷害非常之大。此類事件無形中也損害了教師在公眾中的整體形象,破壞了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,甚至可能導致一些教師不敢管學生、不得已“躺平”。可以說,無論是無端誹謗教師蹭流量,還是因家校矛盾而起的故意詆毀教師行為,都損害了教師的合法權益,傷害了教師這一職業(yè)的吸引力和從事教育所帶來的成就感,最終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,乃至影響整個教育事業(yè)的長遠發(fā)展。

對于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,有人提倡教師拿起法律武器,積極維權。從現(xiàn)實來看,教師本身由于工作時間長、任務繁重,自身缺少法律資源,往往無暇應對或無力應對;學校由于缺少足夠的應對經(jīng)驗和法律支持,即使舉報行為被查為不實,也極少選擇走司法途徑,最后多是不了了之。在某些地方,一些有關師德師風的輿情發(fā)生后,教育行政部門出于盡快平息輿論的心理,大多采取息事寧人、讓學校教師公開道歉的處理方式,使得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變得肆無忌憚,甚至愈演愈烈。

若不威懾、整治、杜絕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,學校將深陷負面輿論旋渦,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受到嚴重干擾。如果誹謗詆毀教師者逃脫了法律責任,如果對推波助瀾的自媒體聽之任之,也會讓履職盡責、立德樹人的教師寒心。因此,對教育部此次堅決回擊誹謗詆毀教師行為的鮮明態(tài)度,不少網(wǎng)友點贊支持,紛紛表示此舉有助維護教師權益,重振師道尊嚴,讓教師更有自豪感和榮譽感。

對于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,教育、公安、網(wǎng)信等部門必須形成合力,在做好輿論回應的同時,依照法律法規(guī)予以嚴肅處理,讓始作俑者付出代價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、公平公正的態(tài)度,對有師德問題的教師不姑息、不縱容,依法依規(guī)及時查處;對原本無過錯卻被污名的教師,則要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,維護良好的教育風氣。

面對各種渠道的舉報教師行為,學校一方面要從源頭抓起,提高對教師的師德要求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,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,不斷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和管理水平。當學生家長與教師在某些教育問題上產(chǎn)生分歧,學校要及時介入,認真傾聽家長的心聲,正視家長的訴求,并引導家長尊重教師的專業(yè)性,以坦誠、耐心、理性的態(tài)度加強溝通,力求達成共識,形成育人合力。另一方面,遇到惡意舉報、不實舉報、故意誹謗詆毀等行為,學校管理者不要怕麻煩、怕?lián)?,而應積極為教師維權,成為教師的主心骨,做教師堅定的靠山。

教育聯(lián)系千家萬戶,關乎子孫萬代,是民生更是國計。唯有堅持依法執(zhí)教、依法辦學,給教師足夠的從教信心,暢通家校溝通渠道,家校社各司其職,各履其責,形成育人合力,良好的教育輿論場才能真正形成,更多的孩子也才能受益受惠。(本文作者|中國教育報評論員 張貴勇)


研究院微信公眾號:jwjyyjy  微信咨詢:1473078166   項目在線咨詢

郵箱:jwtedu@163.com 咨詢直線:13910032880

敬文研究院網(wǎng)站:m.tele-queen.com

二維碼.gif


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

網(wǎng)站01.jpg